又见侵权罚款
据业内人士透露,某跨境卖家涉嫌侵权加拿大品牌Lululemon致使中招MasterCard卡组织的BRAM,要知道中BRAM最高可能顶格罚款40万美金!
今年4月,就有国内卖家在电商平台打着Lululemon品牌工厂直销的名号,明目张胆卖起假货,以为“一件代发”模式无库存也就无需担责,稳赚不赔,结果被Lululemon一纸商标侵权的诉状告上法庭,最后被东莞法院以情节严重判罚100万元赔偿。
有的卖家存在侥幸心理,也有卖家是因为运营不小心上架了侵权产品,无论是哪个原因,几十美金的订单十几美金的利润,却可能导致几万甚至几十万美金的巨额罚款,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侵权导致高额罚款屡见不鲜,此前AsiaBill也科普过令卖家头疼的BRAM以及GBPP是什么,今天再带大家了解下哪些品牌容易中BRAM及GBPP。
避雷IACC重灾区
提到侵权重灾区,就绕不开IACC。
IACC——国际反假冒联盟,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打击产品假冒和盗版,成立于1979年,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在过去的30多年里,IACC联盟会员的数量超过了250家,它们来自全球不同国家、不同领域,都是业内领先公司及品牌。
IACC包含品牌大全,可前往查询
像我们熟知的苹果、暴雪、Adobe、巴宝莉、香奈儿、路易威登、安德玛、耐克、迪士尼、宝洁、高露洁、雅诗兰黛、欧莱雅等公司,还有前文提及的Lululemon,均是IACC的联盟成员。
IACC 的成员还包括致力于打击假冒和盗版的律师事务所、调查和产品安全公司、政府机构和知识产权协会。划重点——律师事务所,这意味着他们对于起诉侵权者的法律武器使用十分娴熟。
担心侵权的卖家别瑟瑟发抖了,先自查一遍有无涉及侵权这些品牌吧,无货源模式也并非“免死金牌”,依然隐藏着侵权的法律风险,甚至隐藏着销售伪劣、假冒产品等违法犯罪风险。
非IACC≠100%安全
卖家自查完发现并无涉及IACC联盟品牌,刚想松口气,千万别,跟着小A把这口气提回去:不涉及IACC品牌并不等于100%安全。
其他一些品牌在全球范围也许并不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但同样会有侵权问题,如果卖家无法确定所售产品是否涉及品牌,可以在WIPO全球品牌数据库搜索。
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是知识产权政策、服务、信息与合作的全球论坛,它的品牌数据库覆盖了全球75个数据源的近6千万条记录,能搜索出绝大多数品牌,如果您的产品品牌显示其中,则要跟供应商核实是否得到授权。
比如品牌Bed Bath & Beyond和Lowe's,它们并不在IACC联盟中,但已收录在全球品牌数据库中,两者也是美国知名的家居零售品牌,近期中BRAM的热点侵权品牌就包括二者,卖家需要留意这些品牌及它们旗下的品牌。
形象侵权也是侵权
即将迎来中秋国庆假期,同时也是卖家干劲十足的促销旺季。
除了大家熟知的黑五网一,万圣节、圣诞节也是卖家重点备战期盼“一举爆单”的节日,但只做了品牌侵权的排查还是远远不够的,一不留神很可能掉进了形象侵权的“坑”。
比如「圣诞夜惊魂」系列形象版权隶属于拥有“地表最强法务部”的迪士尼,「The Grinch(绿头怪)」相关动漫形象则属于环球影业,如未经授权使用这些动画形象制作周边,则属于侵犯著作权,一直在打官司的迪士尼法务部可不会放过这个维权机会。
其它一些风靡全球的影视动画形象,除非取得授权,否则不要碰,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也许使用这些形象可以带来订单的增长,但一个个“血淋淋”的因为侵权中卡组织BRAM或GBPP导致高额罚款的案例在前,卖家更需慎之又慎。
上架产品前细致一点,潜藏的侵权风险就少一点,千万别“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AsiaBill认为卖家不妨尝试走品牌出海的长远路子,这也是当下跨境的主旋律,同样可以跟那些品牌主一样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知识产权是企业未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可以为企业带来长远的优势,同时也是企业的关键资源和巨大资产。
如果也想尝试走这条路,一定要把品牌保护工作做在前面,将关键品牌商标、专利技术握在手里,才能防止产品和设计在市场上被快速复制,最终实现长效增长。
联系电话
400-9999-359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