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电商或者经常网购的都知道,商品评价对订单最终成交有着直接影响,原本对商品感兴趣的人看了好的评价可能就直接下单,看到不好的评价也可能直接就弃单了。
这也致使网络刷单控评的灰产生意悄然滋生,在国内尤为泛滥,像我们网购时收到的“好评返现”小卡片也属于其中一种形式,只是相对比较入门,还有更加专业的刷单工作室及团队,他们的业务范围甚至早已从国内蔓延至跨境电商。
刷单找死 不刷单等死
在跨境电商的圈子里,我们不难会接触到一些刷单广告,一些服务商声称可以为各个跨境平台卖家刷单,跨境人之间也流传已久一句话“刷单找死,不刷单等死”,有业内人士也说,在一些平台上几大类目销量靠前的大卖或多或少都在刷单,不刷单不会有那么好的店铺数据……
那刷单到底是什么?
最常见的刷单就是通过不法手段制造虚假的交易记录,“刷”出虚假的订单提升商品销量以及好评信誉的行为。
网购时,我们只能看到商品的图文、视频描述,产品的质量我们“摸不着”,要看质量最靠谱的就是通过产品销量和已经购买使用过的用户评价,来侧面论证这个产品质量靠不靠谱。
而且许多电商平台的产品排名和卖家产品销量挂钩,销量低不容易被买家看到,就算有了店铺流量,或打广告吸引买家进来后,发现没有销量,也没人评价,或者负面评价太多,买家心里自然没底,订单成交的概率极低。
所以一些平台的卖家,就偷偷花钱找专门的刷单团队,刷一堆虚假订单,卖家可以发空包、发板砖甚至不发货,完成订单签收后再刷好评,让真实的消费者觉得卖家的商品十分靠谱,从而促成交易。
这种刷单行为虽说误导了消费者做出消费决策,但还不算严重,一些刷单团队的行为则是实打实的违反犯罪。
轻则罚款 重则坐牢
今年4月份,寻乌县公安局成功打掉一个跨境电商刷单控评工作室,抓获涉案人员3名,查获电脑、手机等一批作案工具,清查违法获利14万元。
去年年底,工作室法人张某注册了上千个亚马逊平台账号,开始在平台承接刷店铺的好评和差评业务,从中赚取服务费。期间张某招聘了陈某、林某等员工,共同通过这些账号在平台上通过伪造交易记录、虚构好评、为竞争对手恶意刷差评等违法手段,帮助商家提升商品销量和美化评价。截至被立案调查,该工作室月平均盈利3-4万元,累计盈利约14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这个刷单工作室除了接好评业务,还玩恶意差评、诋毁竞争对手那一套,给抓的不冤。另一个案例,则是踩了国家红线“刷单”,把自己刷进牢里。
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熊某、陈某、向某等人为获取非法利益,制作虚假的订单、物流、支付信息,使其符合跨境电商平台“三单一致”的要求。再将本应以一般贸易方式或行邮物品申报进口的护肤品、化妆品等货物,通过多个跨境电商平台零售进口的渠道走私进口逃避正常缴税。经核定,熊某等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偷逃税款达2000万余元。
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熊某、陈某、向某等人违反海关法规,非法走私货物、物品,其行为均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分别对熊某等人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至两年不等,并判处罚金。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刷刷好评,而是干起了“走私”的活。据小A了解,以奶粉为例,一般贸易进口的综合税率差不多是27%,而跨境电商进口税率为10%左右,二者之间存在接近17%的税差,上面这种伪造一堆买家信息、以个人名义跨境采购回国再二次销售牟利的不法行为就是偷逃了两者巨大的税差。
其实国家针对“刷单”的法律法规也在趋严,6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好评返现”都构成违法,更别说刷单炒信这种影响用户选择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上面这个刷单走私的严重行为。
成也刷单 败也刷单
有卖家会说,刷单被抓的也是提供刷单服务的工作室,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对于卖家而言,刷单虽然会在短期内提升商品销量和信誉,但长期来看,这种虚假的繁荣很难长久,一旦被发现,可能面临国家以及平台的制裁,导致巨额的罚款、补税,别说信誉的损失,严重的可能封号、冻结资金,甚者可能还会面临刑事处罚。
2021年第二季度亚马逊大规模封号事件,其中很大一部分卖家被封号就是“刷单刷评”,根据“亚马逊商业解决方案第3条”关于“期限与终止”的规定,卖家触犯以下情况就会直接被封号,其中就明确了——
账号的某些行为可能损害了其他卖家、买家或亚马逊的利益,例如违规合并评论、操控评论、虚假发货等。
曾经的深圳3C领域某顶级大卖,就可谓成也刷单、败也刷单。
据悉,该大卖从成立到销售额破亿元仅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之后销售额从1亿元到0亿元,50倍增速也只用了10年的时间。
2021年,亚马逊封号潮,该大卖旗下六个主要品牌均受到波及,累计封号330个,占其店铺数量70.21%。随后几年,该大卖业绩遭受重创,总营收严重下滑、甚至亏损。
该大卖的成功依赖于亚马逊平台早期铺货刷单模式,卖家选择某一领域大量开店,再通过各种刷好评方式,垄断一个品类,比如消费者想买耳机,在亚马逊平台上能选出来的店铺背后都是同一家实控人,不管怎么选,都是一个卖家的。
他的失败也是源于对亚马逊平台单一违规操作模式的依赖,亚马逊封号潮也预示着过往铺货模式的终结。
所以当卖家决定刷单,其实就是化身“黑帽”玩家,虽然能挣快钱,但也留了把柄在平台手里,真想“电鱼收网”时,连上亿量级这种“大鱼”都难逃一劫,其他“小鱼”就看平台稀不稀得收拾。
产品好 咋卖都是爆款
“不是都说亚马逊不刷单必死?”不乏有卖家发出过这样的疑惑,但情况并非如此,一些资深亚马逊卖家觉得没有必要刷单,也不鼓励刷单,这样容易挂号,产品好,咋卖都容易成爆款。
而且自2021年封号潮后,亚马逊几乎每年都会来那么一波,尤其是在Prime大促前夕,搞一场针对平台卖家的不同规模的合规行动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前段时间,亚马逊官方就突然公布了一条“打击刷单”的成果展示信息,包括深圳、上海等一批刷单服务商被亚马逊告上了法庭。截至6月21日,起诉的14个刷单服务商团伙案件中,已经有四个案子胜诉了。
所以涉及到“排名优化”、“下拉推广”、“合并国际评论”、“上直评”、“关联视频”、“引导好评”、“秒杀控制”等服务商提供的违法服务,咱卖家还是尽量别碰,万一赶上新一轮的封号中,中招了,别说Q4旺季能不能分一杯羹了,有可能被停了账户、下架商品甚至冻结资金。
水至清则无鱼,总有人奔着高利润去刷单,但伴随着也是高风险,刷单行为本质上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长此以往,将导致消费对跨境电商的信任度降低,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你想想,消费者冲着一堆销量和好评买了商品,却发现产品质量并不好,那么消费者很容易对平台和卖家失去信任感,这样一来,消费者会减少购买次数甚至放弃该平台,对平台生态也十分不利,这也就不难理解各个平台对刷单行为的“严打”。
再者,刷单行为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且难以保证长期有效,一旦停止刷单,商品销量和信誉很有可能迅速下滑,这个投入不如放在提升产品质量以及正常的营销推广上,实打实以质量赢取订单和好评。
国家的政策法规始终明确一条——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都将受到应有的惩罚和制裁,电商平台和行业服务商也都遵循这一原则,追求规范运营、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
AsiaBill也觉得刷单咱还是尽量别碰,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才是王道。
联系电话
400-9999-359
官方微信